挑選床墊、枕頭

淺眠者如何挑選床墊?掌握4大技巧,一夜好眠不再是夢!

mattress for light sleepers

為什麼會淺眠難入睡?

你是不是半夜一點聲音就驚醒,或是躺了半小時還是翻來覆去?

研究顯示,人體在睡眠時會經歷多個睡眠週期,其中深層睡眠(N3)是身體修復、鞏固記憶、釋放壓力的黃金時段。但淺眠的人,卻常常停留在淺睡階段(N1/N2),一點點聲響或光線,都可能讓你從夢中驚醒,導致睡眠不足,最後變成長期失眠。

如果你深受淺眠困擾,每天都覺得睡不飽,一張不適合的床墊,會讓這個問題更加嚴重。

本篇從改善睡眠的角度出發,分享淺眠者挑選床墊的訣竅,幫助你提升睡眠品質,真正睡得安穩。

睡眠週期

睡眠週期分為4個階段,淺眠或失眠的人,往往停留在N1/N2階段,無法進入到N3深層睡眠

淺眠者挑床墊必看的 4 大重點

抗干擾性:與伴侶同睡,不再被翻身吵醒

對於淺眠者而言,床墊的震動隔離能力是首要考量。若與伴侶同睡,伴侶翻身或起床的動靜很容易將另一方從睡夢中驚醒,挑對床墊,才能讓睡眠不再被細微的震動或彈簧噪音破壞。

推薦款式:獨立筒彈簧床墊、天然乳膠床墊、記憶床墊

  • 獨立筒:每個彈簧獨立運作、獨立袋裝,能有效吸收並阻隔震動,避免干擾到另一半。
  • 乳膠、記憶棉:這兩種材質具備優異的吸震與靜音特性,能完美隔絕震動傳遞,讓你睡得安穩不被打擾。

為展現抗干擾性能,有些品牌會透過實測影片佐證。以 Lunio Quantum Max 高碳錳乳膠獨立筒床墊為例,其吸震效果高達 41%。就算在床上擺跑步機奔跑,床沿的水杯依然穩穩不動,證明其震動隔離效果。

不推薦款式:傳統連結式彈簧床

傳統的連結式彈簧床墊最不適合淺眠者。因為彈簧彼此相連,一處受力便牽動整張床,不僅容易產生摩擦聲,震動也會擴散全床,極易影響睡眠品質。

床墊支撐性與軟硬度:告別腰痠背痛,讓身體徹底放鬆

床墊的軟硬度直接決定了睡眠品質。若支撐性不足,容易造成肌肉緊繃、腰痠背痛,身體無法好好放鬆,讓原本就淺眠的人更難進入熟睡狀態。

  • 太軟的床墊:臀部會過度下陷,導致脊椎彎曲變形,長久下來容易造成腰部不適。
  • 太硬的床墊:無法貼合身體曲線,腰部懸空,壓力集中在肩臀區,同樣容易引發痠痛。

理想的床墊,應該能讓脊椎在仰躺與側躺時都保持自然直線,讓身體獲得全面支撐與放鬆。

如何選擇適合的軟硬度?

1. 依體重與體型調整

  • 體重較重者:需要更強支撐力,建議選擇偏硬或硬式床墊
  • 體重較輕者適合軟硬適中或偏軟的床墊,以增加包覆感。
  • 雙人共用:優先考量體重較重的一方,或選擇可客製化雙側軟硬度的款式,例如Lunio Signature旗艦床墊這種左右軟硬可調整的床墊。

2. 依睡姿挑選

  • 喜歡仰睡:需確保腰部有足夠支撐,避免塌陷,適合軟硬適中床墊
  • 喜歡側睡:肩膀與臀部需要適度下陷,讓脊椎保持水平直線,建議中間偏軟床墊
  • 喜歡趴睡(較不健康):為避免身體過度下陷、減輕脊椎壓力,宜選擇偏硬床墊

一張理想的床墊,應能讓重點壓力區(肩膀、臀部)適度下沉,同時支撐腰部等容易懸空的部位,保持脊椎在健康狀態 。若本身就有腰痠背痛困擾,可選擇功能性更強的分區支撐床墊,能針對不同身體部位提供對應的支撐力,睡起來更服貼舒適。

床墊軟硬度判斷技巧

床墊透氣與散熱:不再半夜熱醒,一夜涼爽好眠

人在睡眠時體溫會逐漸下降,在深層睡眠階段,也是體溫最低的時候,因此清涼、舒適的環境能讓人更快進入熟睡狀態。美國睡眠基金會建議室內溫度18°C~20°C相對濕度40%~60%是最佳的睡眠環境,不過以台灣環境來說,冷氣開到26°C~28°C就是舒適又省電的睡眠溫度。

除了依靠冷氣或電扇降溫外,選擇具備涼感、透氣與散熱設計的床墊,也能避免半夜因悶熱醒來,減少睡眠中斷頻率。

床墊的散熱設計

  • 天絲、涼感紗表布:Q-max 值高,能帶來明顯的瞬間涼感。
  • 獨立筒彈簧:彈簧結構自然通風,散熱效果佳。
  • 天然乳膠:乳膠材質本身有天然氣孔,能促進空氣流通。
  • 石墨烯:原應用於電子領域,具絕佳導熱性,並能釋放遠紅外線,兼具散熱與溫感調節功能,現已廣泛應用於寢具和冬天衣物。
  • 德國KIKOO散熱石墨條:KIKOO是德國的床墊散熱技術,在泡棉層中嵌入高導熱的石墨條,可解決傳統泡棉容易聚熱的問題,多用於高階床墊,例如Lunio 的Gen4乳膠床墊Quantum Max 乳膠獨立筒,便採用了此項技術。

詳細KIKOO散熱原理,可參考:告別汗濕夜!德國KIKOO黑科技,讓你一覺涼到天亮

容易聚熱的床墊材質

怕熱或淺眠的人,建議避免以下材質,以免半夜熱醒。或是搭配天絲床包等涼感寢具,改善床墊聚熱的問題。

  • 記憶棉:因服貼性佳,容易包覆身體並聚熱,常導致睡眠悶熱,怕熱者應盡量避免。
  • 泡棉:泡棉在床墊中用途廣泛,可作為舒適層、緩衝層或支撐層。不過,由於泡棉具有容易聚熱的特性,建議選購時避免挑選泡棉貼近身體的設計,也就是位於表布下方第一層的款式,以減少睡眠時的悶熱感,或是挑選泡棉有另外做散熱設計的,例如加上KIKOO散熱條。

抗菌防蟎功能:遠離過敏原,減少半夜驚醒

很多淺眠者,其實是因為過敏、打噴嚏等身體不適而半夜被驚醒,如果床墊具備防蟎抗菌功能,就能打造更乾淨、健康的睡眠環境。例如天然乳膠床墊,因為乳膠裡面含有橡膠蛋白酶,天生就能抗菌防蟎,有些床墊會搭配經過抗菌處理的表布,或是設計成可拆洗床套,讓清潔更方便。

除了依靠床墊本身的抗菌防蟎特性,日常清潔維護同樣重要。搭配防水保潔墊、平常開除濕機保持房間乾爽,以及定期清潔床墊,降低細菌與塵蟎滋生,減少過敏干擾,讓淺眠者享有更安穩的睡眠。

床墊之外的解方:改善淺眠的12個生活習慣

造成淺眠的原因很多,除了挑選好床墊,調整生活習慣也能大大改善睡眠品質。以下是台大醫院針對失眠者的12點改善建議

  1. 床只用來睡覺:床和臥室盡量只用來睡覺,避免在床上滑手機、看電視或做其他事情。只有在真的想睡時才上床,這樣大腦才會把「上床」與「入睡」連結在一起。
  2. 睡不著就先起來:如果躺了 20 分鐘還是睡不著,建議先起床,等到有睡意再回去。硬躺反而會加重焦慮。
  3. 固定作息:不論前一晚睡得好不好,都要在同一時間起床。規律的生理時鐘,能幫助大腦養成自然的入睡習慣。
  4. 白天補眠別睡太久:白天最好不要補眠,尤其是午睡超過一小時,會影響晚上的睡眠深度。
  5. 減少咖啡因攝取:午餐後盡量避免喝含咖啡因的飲料。雖然咖啡因的半衰期約 3~4 小時,但實際上會影響到晚間入睡。
  6. 睡前不喝酒:酒精雖然會帶來短暫的放鬆,但在代謝過程中會破壞睡眠結構,反而讓你半夜容易醒來。
  7. 避免晚上抽菸:尼古丁是一種興奮劑,會讓神經系統保持亢奮,導致難以入睡。
  8. 保持運動習慣:白天適度運動能幫助晚上入睡,最好安排在睡前 4~6 小時進行。但避免睡前兩小時內做劇烈運動,以免反而睡不著。
  9. 營造良好睡眠環境:臥室要安靜、黑暗、涼爽。若環境難以控制,可以使用耳塞或眼罩來減少干擾。
  10. 遠離3C螢幕:睡前避免看電視、滑手機,藍光會讓大腦持續興奮,影響睡眠。
  11. 不要盯著時鐘:睡前或半夜醒來時避免查看時間,這會讓你更焦慮,反而更難再入睡。
  12. 睡前別吃宵夜:避免在睡前吃大餐,但也不要餓肚子上床。

淺眠者推薦的好睡床墊

如果你正在尋找一款能改善淺眠問題的好睡床墊,Lunio Quantum Max 高碳錳乳膠獨立筒會是你的最佳選擇。這款床墊有許多特色,可以改善淺眠族常見的睡眠困擾。

  • 極致抗干擾:高碳錳鋼獨立筒吸震力高達 41%,翻身不互相影響,再也不被伴侶吵醒。。
  • 涼爽舒適:天然乳膠搭配天絲表布,Q彈服貼又親膚,即使夏夜也能整晚涼爽好眠。
  • 全方位支撐:5 區分區支撐 + 肩頸減壓設計,完美貼合身體曲線,減少腰痠背痛,仰睡、側躺都舒適自在。

現在 Dreamlands 北中南門市同步開放試躺,歡迎親自體驗 Quantum Max 的絕佳睡感!

立即入手 Quantum Max 高碳錳乳膠獨立筒,讓你夜夜好眠

Quantum

發佈留言